20年前,肿瘤治疗的世界里只有手术、放疗、化疗“三大法宝”。患者往往在“一刀切”和“杀敌一千自损八百”的治疗方法中艰难求生。痛苦、恢复期漫长、生活质量差,是许多癌症患者的真实写照。然而,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,免疫疗法如破晓之光划破了肿瘤治疗的黑暗。
在过去十年中,免疫疗法不断革新,CAR-T、TCR-T、TIL等创新疗法相继崛起,成为癌症研究和治疗的“焦点战场”,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抗癌模式,赋予了无数被判“死刑”的患者重生的机会。
在这些免疫革命的浪潮中,肿瘤浸润淋巴细胞(TIL)疗法可谓是“先头部队”。它在转移性黑色素瘤的“死亡阵地”上杀出重围,为更多的癌症患者带来了希望。
TIL细胞疗法的震撼数据:联合治疗的突破
《肿瘤前沿》曾报道一项令人振奋的临床试验:当自体肿瘤浸润淋巴细胞(ACT)疗法与伊匹木单抗(ipilimumab)联合使用时,结果大大超出了预期,打破了癌症治疗的瓶颈。
展开剩余81%这项研究不仅为癌症免疫治疗注入了新的生命力,也向世人展示了人类免疫系统与精准医疗协同作战的抗癌潜力。
研究纳入了13例IV期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(包括1例M1a期、2例M1b期和10例M1c期),患者中位年龄为51岁(范围:22-70岁)。治疗前,76.9%的患者未接受过任何转移性黑色素瘤治疗。研究结果表明,治疗后12周,总体客观缓解率(ORR)为38%,其中4例在1年后仍保持客观缓解,1例在52个月时达到了完全缓解(CR)。这一患者在4.4年的随访期内未接受任何后续治疗,且病情稳定,肿瘤病灶完全消失。值得注意的是,中位无进展生存期(PFS)为7.3个月。
治疗后12周,总体客观缓解率(ORR)为38%(5例),其中4例在1年后仍保持客观缓解,1例在52个月时达到完全缓解(CR)。在部分缓解患者中,80%(4例)疗效持续超34个月(最长达46个月以上)。
此外,中位无进展生存期(PFS)为7.3个月(95%CI 6.1-29.9个月),中位随访期为35个月时未达到中位总生存期。
值得一提的是,有1例患者在52个月时达完全缓解(CR),且至53个月(≈4.4年)仍持续缓解,且自入组后未接受任何后续治疗。
注:图像显示肠系膜(A、B)和腹壁(C)病变完全消退。所有其他病变(肝脏和腹后壁,未图示)均完全消退
TIL细胞:免疫抗癌“军团”
TIL细胞(肿瘤浸润淋巴细胞)是自然存在于肿瘤组织中的“免疫战士”。它们长期与肿瘤细胞进行对抗,积累了丰富的抗癌经验,能够精准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。尽管如此,TIL细胞在与肿瘤细胞对抗过程中会逐渐疲惫、衰退,失去部分抗癌活性。
因此,TIL细胞疗法的核心步骤是从肿瘤组织中提取存活的TIL细胞,筛选出高活性个体,然后在体外进行扩增,最终培养成数量可达数万倍的“免疫军团”。这些经过强化的TIL细胞再被回输至患者体内,以帮助免疫系统精确清除肿瘤残余细胞,实现癌症的“精准围剿”。
TIL疗法的应用范围:跨越多种癌种
TIL细胞疗法已经不局限于黑色素瘤这一单一癌种。如今,TIL疗法正在多个实体瘤领域展开广泛的临床研究,并展现出突破性潜力。以下是TIL疗法当前的适应症及研究进展:
消化系统肿瘤:如结肠癌、胆管癌等。
妇科肿瘤:包括卵巢癌、HPV相关癌症(如宫颈癌)等。
胸部肿瘤:如非小细胞肺癌、间变性甲状腺癌等。
其他实体瘤:如乳腺癌、头颈部肿瘤、肉瘤等。
通过不断扩展适应症,TIL疗法为各种癌症患者提供了更为多样化的治疗选择。
TIL疗法的未来:精准激活免疫系统的新时代
随着TIL疗法的广泛应用和不断深入的研究,它正在成为癌症治疗的新希望。尤其是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使用时,TIL疗法的效果更加显著。比如,在转移性黑色素瘤的治疗中,TIL疗法与伊匹木单抗的联合使用展现了非常强的抗肿瘤效果,开启了免疫治疗的新纪元。
此外,TIL细胞的储存也成为治疗中的一个关键环节。通过提前储存TIL细胞,患者在接受初次治疗后可以为后续的免疫反击做好准备,一旦出现复发或转移,可以通过重新回输储存的TIL细胞进行治疗,大大提高了治疗的灵活性和效果。
结语:免疫治疗的曙光
TIL细胞疗法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的创新先锋,已经在多个癌种中展现出了巨大的临床价值。它不仅为晚期患者带来了新希望,也推动了癌症治疗进入了一个全新的“精准免疫”时代。在未来,随着更多临床数据的积累和技术的不断完善,TIL疗法有望在更多癌种中取得突破,改变癌症治疗的格局,为更多患者点燃生命的新希望。
发布于:北京市配资排排网,炒股杠杆股票平台,股票按天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